定點茶雖被掃蕩,實則可能轉向網路經營躲避追查
- m55668
- 6月27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一、定點茶轉向網路經營之原因
成本與風險降低:
相較於實體店面高昂租金、人員交通及固定支出,網路平台只需支付少量伺服器及網域費用,即可接觸更廣客源;同時可利用虛擬身分、加密通訊,降低被查獲風險。
隱蔽性與流動性提升:
網路招嫖廣告可藏於社群群組、即時通訊或匿名論壇,且發布位置隨時可更換,不像實體店面地址固定;交易過程以線上支付或虛擬貨幣結算,幾乎無紙本證據。
技術門檻與監管缺口:
不法分子可利用虛擬私人網路(VPN)、洋蔥路由(Tor)等工具,躲避IP追蹤;而執法單位對此類技術掌握不足,難以及時偵測與追查。
二、網路經營模式解析
平台化經營:
不法集團或地下中介業者開設專屬網站,或利用 Telegram、LINE 等加密通訊軟體成立封閉群組,分工明確:
中介人員:推廣宣傳、篩選客源
管理員:審核入群、維護秩序
聯絡員:與消費者私訊對接、安排地點時間
分散式節點:
無實體據點,採「分散接洽、即約即見」模式。誘導客戶至短期租屋、飯店或汽車旅館中進行交易,減少集體租用店面暴露風險。
多元付款方式:
結合第三方支付、電子錢包、加密貨幣等,讓資金流向更難追蹤。並常以「體驗券」「代金券」名義掩飾交易性質,增加司法舉證難度。

三、執法面臨之挑戰
舉證困難:
網路證據易被當事人刪除、加密;通訊軟體存證需層層申請,自動化監測工具欠缺,執法人員人力負荷大。
跨區域調查障礙:
招嫖地點可能與廣告發布地不同,且網路平台多跨境經營,涉及多國法域,協同合作程序繁瑣。
技術偽裝手法多樣:
深度偽造技術(如 Deepfake)、聊天室自動刪除機制、假冒合法廣告等,皆讓監控系統難以攔截。
四、對策與建議
強化技術偵蒐:
建置大數據監控系統,藉由關鍵詞過濾、行為模式分析,主動發現可疑群組與帳號;與網路平台合作,設立專門介面提供檢舉與即時封鎖機制。
跨部門及跨國協作:
警政、檢調、網信等單位加強聯合專案,並與其他國家執法機構建立「聯合工作小組」,縮短司法請求時程。
完善法律法規:
修訂《社會秩序維護法》、《刑法》等相關條文,明確將網路招嫖納入可處罰範圍,並加重無照營業與跨境犯罪之罰則。

加強社會宣導與預防:
透過媒體、校園、社區等多元管道,強化大眾對網路招嫖潛在危害的認知;並提供性工作者多元就業輔導,減少其被不法集團剝削。
結論
定點茶被掃蕩後轉向網路經營,係不法集團適應執法壓力的必然選擇。面對此一新態樣,政府與執法機關需以科技輔助、法律完備及跨域協作為三大支柱,並結合社會資源共同防制,方能有效堵截線上性交易市場、還社會安寧。
延伸閱讀